创新、诚信、务实、高效

新闻中心
联系我们

浙江汉农建设有限公司

英文

024-23609806 024-23609560

传真:0571-85123124

文化交流
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文化交流 >
傣族特色民居——傣族竹楼
发布时间:2020-01-13 09:22 阅读:
  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傣族,分水傣、旱傣和花腰傣三支。其中,旱傣和花腰傣与汉族长期融合,所以盖得房子几乎跟汉人一样,多为合院形式。而水傣因为生活在气候更为湿热的西双版纳,创造了独特的居住形式——竹楼。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欣赏我国传统民居——云南傣族竹楼。
 
  何为傣族竹楼?
 
  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,主要用竹子建造,因而称为"竹楼"。像这种在柱子底架上建起的房屋,叫做干栏式建筑,距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了。现在大多数竹楼都采用木料作为柱梁,就地取材,搭成上下两层的小楼。
 
  竹楼建设的地理背景
 
  1、气候
 
  傣族竹楼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,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,气候湿热。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地面非常潮湿,且易受虫蛇、洪水等侵袭。
 
  2、植被
 
  竹楼分布区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属于热带季雨林,热带植物繁多,尤其盛产竹子。
 
  3、地形
 
  西双版纳地形总体较崎岖,而傣族人生活在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,平地相对较少,雨季时,河水暴涨,这常年威胁着傣族人的生产生活。
 
  傣族竹楼的结构
 
  现在大多数竹楼都采用木料作为柱梁,就地取材,搭成上下两层的小楼。地面层只有支撑房屋的柱子,所形成的空间内可以圈养牲畜、堆放杂物等。上层是人们居住的空间,可分为前廊、堂屋、卧室和晒台四部分。
 
  1、前廊
 
  从楼梯上来,直接就进入了前廊,这里的空间开敞明亮,重的屋顶还可以遮阳挡雨。人们可以在这里纺线、编织,也可以在此进餐乘凉。
 
  2、卧室
 
  卧室与堂屋相连,中间有门相通。傣族通常是几代人同居一室,室内没有桌椅地板上铺上垫子,每一垫子上方挂一顶帐子,人们按长幼次序席地而睡。傣族的卧室是禁止外人进入的,所以不能提出参观的要求。
 
  3、火塘
 
  火塘是干栏式住宅的必有设置,一般位于居室中央,是一个家庭的中心,决定家中大事时,就在火塘边聚集商量,客人来时,大家也围绕火塘品茶聊天,火塘里的火都是祖先保留下来的,从不灭,火塘既是家庭活动的中心,又是烧火做饭的厨房,下时,还在这里烘烤衣物。
 
  4、中柱
 
  堂屋内,每根支撑的木柱都有不同的名称、功用,尤其中间那根是非常神圣的,这是家中成员死亡之后,尸首洗身时所靠的地方,平时禁止任何人倚靠。
 
  5、骨架
 
  竹楼的构架非常简单,建造起来比较容易,不需要挖地基,不需要砌墙体,不需要建院落,用砍好的木头做成屋架,再将屋架在选定的地面上竖起,在上面架上梁,檩等,骨架就完成了。
 
  6、孔明帽
 
  云南人对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竹楼屋顶的形象称呼。屋顶为歇山顶,屋顶正脊非常短,屋面坡度陡,且很宽大。低而深的屋檐具有良好的遮挡效果,就像戴了一顶宽大的帽子。
 
  7、木质楼梯
 
  干栏式民居底层都不住人,因此楼梯必不可少,傣族民居楼梯无论高低,都为九级台阶,这是傣家的吉祥数字。
 
  8、晒台
 
  与前廊相连,用竹子搭建,人们的衣物就晾晒在此。有的还设置水缸等物品,作为露天储藏室用。出于姑娘们平时都在这里操持家务,因此也是小伙们趁机献殷勤的地方。
 
  传统的傣族竹楼整个建筑结构都由竹子捆绑而成,墙壁也是竹篾(薄的竹片)做的,而屋顶则用竹篾夹住稻草覆盖,因此竹楼整体重量很轻。大雨时,底部空敞的网柱可以让流水迅速通过。即使河水暴涨,还可以拆除一些绑在梁架上的竹篾,减少房屋整体的浮力,以免被水冲走。待河水退却,还可以将竹篾重新绑上,丝毫不影响竹楼的结构和使用。加上就地取材成本低,而且建筑本身透水性好,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形。
 
  竹楼的传承与发展
 
  傣族竹楼是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的体现,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。住宅建筑作为居住文化的载体,是传承历史、延续文明的重要方式,竹楼建筑作为一种长久、成熟的居住形态,它以其独特的魅力长期影响着我国居住建筑文化。从原始巢居开始至今,干栏式建筑不断发展演变,并在民居中得以传承,具有永恒的建筑文化魅力。对于傣族竹楼,可以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,以促进云南傣族地区社会、经济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。
免责声明:
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之用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(0571-85123142)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,文字之类版权申明,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,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,如果侵犯,请及时通知我们,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。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。
 


浙江汉农建设有限公司 浙ICP备16015840号-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-20180691

电话: 0571-85028576 传真:0571-85123142

技术支持:汉农科技

|仿古建筑|仿古建筑材料|仿古建材|仿古建筑|古建筑|古建|古建筑|中国古建筑|古建筑材料